1. <legend id="ecpbn"></legend>
    <pre id="ecpbn"></pre>

          <del id="ecpbn"></del>
            1. <tt id="ecpbn"></tt>
            2. <th id="ecpbn"></th>

              服務項目

              在線留言

              服務熱線:


              +86-021-60671558

              行業概述

              首頁 > 服務項目 > 行業概述

              行業概述


              1、行業分類

              根據中國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版),公司主營業務屬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I65);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4754-2011),公司所處行業屬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I65);根據《掛牌公司管理型行業分類指引》,公司所處行業屬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I65);根據《掛牌公司投資型行業分類指引》,公司所處行業屬于―信息技術服務‖(171011)。

              2、行業監管體制

              公司從事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歸屬住房與城鄉建筑部(2010年前為建設部)管理。住房與城鄉建筑部主要負責研究擬定城市規劃、村鎮規劃、工程建設、城市建設、村鎮建設,建筑業的方針、政策、法規,以及相關的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并指導實施,對全國的建筑活動實施統一監督管理,重點審查施工單位的資格和資質,制定及推行相關的行業標準。建筑行業管理體制的內涵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對市場主體資格和資質的管理;二是對建設工程項目全過程的管理;三是對建設項目的經濟技術標準管理。

              本行業的行業協會為中國建筑業協會智能建筑專業委員會。它是由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從事智能建筑施工、系統集成、產品研發、教學等相關的企(事)業單位自愿參加組成。

              公司正常進行智能化工程設計、總包、施工工作需要得到“設計施工單位核準證書”,此證書發證機關為上海市公安局技術防范辦公室。此證每年需要經過上海市公安局技術防范辦公室年審有效。

              公司為上海安全防范報警協會會員單位。上海安全防范報警協會成立于1992年,由從事安全防范產品管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推廣應用、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安全防范工程設計、施工、維修等技術服務和安防行業宣傳教育、出版、印刷等的企事業單位,高、中等教育機構等單位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是社團法人。協會業務范圍是:行業統計、調查、協調、決策論證聽證、標準制定、考察、會展、交流、合作、四技服務等。本協會擁有內部雜志《上海技防》和協會網站“上海安防網”。

              3、主要法律法規及政策

              我國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體制正在逐步與國際模式接軌。目前,我國在智能建筑已基本形成了多層次、多門類、多形式的較完善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為基礎,包含行業資質管理、行業業務標準、行業質量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自1992年制定的第一部智能建筑相關建設部行業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1992)起,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已初步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智能建筑法制規范體系。具體法律法規如下:

              序號

              法律名稱

              年份

              頒發機構

              1

              《居住區智能化系統配置與技術要求》(CJ/T174-2003)

              2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2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GB 50312-2007

              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3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11-2007

              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4

              《智能建筑施工及驗收規范》DGTJ08-601-2009

              200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5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規范》 GB 50606-2010

              2010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6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規范》

              201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7

              《建筑智能門鎖通用技術要求》

              2012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8

              《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339-2013)

              2013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9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2015)

              2015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智慧城市、軟件信息技術服務均屬于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行業,是國家在信息化發展中重點關注的方向,我國把信息產業列為鼓勵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近年來連續頒布了鼓勵扶持該產業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為信息產業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政策環境。相關政策包括:

              序號

              法律名稱

              年份

              頒發機構

              相關內容

              1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2015

              國務院

              指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提出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協同制造、互聯網+”現代農業等十一大重點行動,加強引導支持等七大保障支持措施。

              2

              《國務院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

              2015

              國務院

              明確提出2017年,云計算在重點領域的應用得到深化,產業鏈條基本健全,初步形成安全保障有力,服務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協同推進的云計算發展格局,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的目標。

              3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

              2014

              國務院

              要求統籌城市發展的物質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利用,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實現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并明確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4

              《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4

              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8 部委

              提出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思路、建設原則、主要目標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提出要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絡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5

              《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90 個)》

              2013

              住建部

              針對新型城鎮化推進中的實際問題,制訂出智慧城市創建目標,做好頂層設計。將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渠道、多元投資落到實

              6

              《關于推進物聯 網有序健康發展 的指導意見》

              2013

              國務院

              總體目標為實現物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 應用,掌握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基本形成安全可 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成為推動 經濟社會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意見指 出,應用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智慧城市, 要加強統籌、注重效果、突出特色。

              7

              《關于大力推進 信息化發展和切 實保障信息安全 的若干意見》

              2012

              國務院

              意見指出,應推動城市管理信息共享,推廣網格化 管理模式,加快實施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等試點示范,引導智慧城市建設健康發展。

              8

              《進一步鼓勵軟 件產業和集成電 路產業發展的若 干政策》(國發 [2011]4 號)

              2011

              國務院

              從財稅政策、投融資政策、研究開發政策、進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識產權政策和市場政策等各方 面繼續完善激勵措施,明確政策導向,對于優化產 業發展環境,増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產業發展質 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行業概況

              1.        行業發展概述

              “智能建筑”是隨著在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電子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等迅速發展,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巨大變化后,在建筑領域中所誕生的全新概念。

              1984年,美國哈福特(Hartford)市將一座舊式金融大廈改造,并且對大樓的空調、電梯、照明、防盜等設備采用計算機進行監測控制,為大樓客戶提供語音通信、文字處理和情報資料等信息服務,被稱為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至今, 美國智能樓宇超過萬幢,日本新建的大樓幾乎都是智能大廈。

              在我國,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我國的 智能建筑行業經歷了類似的過程,前后大體經歷過三個階段:

              1990~1995年(初始發展階段),隨著國際智能建筑技術引入我國,智能建筑這一理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但該階段建筑智能化的對象主要 是賓館酒店和商務樓,各子系統獨立,實現智能化的水平不高。智能建筑的廣泛 運用前景在這一時期受到政府部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廠商等極大關注 和支持,為適應智能建筑發展,主管部門開始制定了一系列標準規范。

              1996~2000年(規范管理階段),隨著市場對智能建筑的認可與需求,智能 建筑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得以推廣和應用。該階段特點是,各種指導性文件、行業 管理性文件、行業規范標準性文件、企業和人員執業證書文件得到充實與完善; 建筑智能化的對象已經擴展到機關,企業單位辦公樓、圖書館、醫院、校園、博 物館、會展中心、體育場館以至智能化居民小區。智能化系統實現了系統集成并 形成了網絡化控制。

              2001~2008年(發展階段),信息產業部和建設部[CZ1] 在全國開展了“數字城市”的試點示范工作,信息產業部提出在政府系統建立“三網一庫”為基本架構的政府信息化框架工作。這一階段的特點:智能建筑呈現網絡化、IP化、IT化、數字化的趨勢,一批新技術新產品進入智能建筑領域,如無線技術,數字化技術產品被廣泛采用,智能建筑的實用價值得到了廣泛提升。

              2008年至今,隨著互聯網+、“工業4.0”時代的到來,智慧城市建設全面進入全新時代, 即實現信息自動采集、自動分析處理、自動決策反應的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城市。 我國巨大的建設投資也促進了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由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建筑的智能工程技術也日趨成熟和不斷發展,我國不少智能建筑技術研發成果接近國際水平,尤其在智能化技術應用方面,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辦公樓宇智能化建設方面已經達到國際發達國家標準。國內已建成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功能的建筑已經超過千座,用于建筑智能化的投資比重在逐年增加。智能化小區,是智能建筑的基本含義中擴展和延伸出來的,它通過對社區建筑群的優化考慮,提供一個高效、舒適、溫馨、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環境。《上海市智能住宅小區功能配置試點大綱》中,將智能化住宅小區定義為將通信、計算機和自控等技術運用于住宅小區,通過有效的信息傳輸網絡、各系統的優化配置和綜合應用,向住戶提供安全防范、信息服務、物業管理等方面的功能。數字化社區是智能化小區之后更新的概念,智能小區側重于物業管理控制,而數字化社區是信息化社區,它是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融合。

              2.        智能城市上下游產業鏈情況

              1)上游產業狀況

              建筑智能工程企業的主要供應商包括技術、設備材料供應商以及勞務分包商。

              國內設備材料供應市場處于高度競爭的市場,產品為供大于求,建筑智能工程企業處于一定的優勢地位。具備市場影響力的建筑智能工程企業通過不斷更新和淘汰不合格的供應商,選擇優質的上游企業作為長期合作伙伴,以控制成本并 保障工程的質量。

              對于建筑智能系統高端技術產品,國外的供應商的系統設備產品成熟應用需要一個過程,此外新技術產品往往在實用性、功能和本地化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必須通過與智能建筑工程企業的合作進行二次開發等完善工作,因此,建筑智能 工程企業在產品選擇上處于主動地位。本著互惠互利原則,建筑智能工程企業往 往與供應商之間均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目前國內勞務分包商的供應量較大,具備規模的智能工程企業均建立了考核評審程序,接納優秀勞務分包商加入公司供方名單。因此,建筑智能工程企業上有較大的選擇范圍。

              2)下游產業狀況

              建筑智能工程下游產業主要為住宅、商辦一體化、市政等建筑工程項目提供服務,主要客戶來源為房地產開發商、物業業主、政府機關等。

              國家明確提出大力推進建筑業技術進步,倡導和推廣的節能化、生態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的建設發展目標,為智能建筑產業在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預計在未來的幾年中,隨著中心城市的建設和城鎮化戰略的推進,各類辦公類和大型社區的智能化建設也將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F代建筑所必備的智能化功能的導入必將引領本行業步入高速發展時期。

              3.        行業特有經營模式

              建筑智能工程行業的經營模式有:總承包模式、專業分包模式、項目管理模式、供應商兼工程商模式。由于其專業性和規模性,目前采用較多的建設管理模 式是由技術全面的總承包公司在設計、安裝和調試等方面進行總體協調和管理, 部分專業性強的系統則由有關專業公司分包完成。目前行業內比較有實力的企業 經營模式均為提供完整的智能化工程總承包服務。

              傳統的建筑智能工程企業在經營上側重于設備采購的成本控制和項目的質量管理,也就是注重工程實施階段的管理。由于人們對智能建筑功能要求的不斷 提升,以及環保、節能、景觀和舒適性等生態智能技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建筑 智能工程技術的專業性越來越突出,建筑智能工程企業已經延伸至其產業鏈: 向前整合規劃、咨詢和設計業務,向后整合售后服務市場,增加了行業的高附加值環節。運作模式由工程型向服務型的轉變是行業未來發展對于企業的要求,也是未來建筑智能工程企業為滿足客戶需求的必然選擇。

              (三)市場規模

              1、智慧城市未來市場規模:超2萬億資本盛宴

              舊城擴容和新城改造要求智慧城市跟進,城市化進程推進和區域城市化進程差異是智慧城市的機會。城市化進程仍是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市場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我國城市化率逐步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2005~2014 年十年間由43.0%提升至54.8%,年均增長1.3%。然而這一水平相比西方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2014年聯合國《世界城市化發展展望》顯示,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處于73%~82%,而未來十年間亞洲城市化水平有望達到64%,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預期將高于世界其他地區。根據光大證券研究所保守估計,2020年前我國城市化率保持每年1%增長,2020年達到60%,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城市化進程對智能建筑系統、智慧交通引流、智慧節能環保要求不斷增加。而不論是智慧交通還是智慧節能環保,所需要的技術比較相似。都是將通信、物聯網、計算機、云計算和自控等技術運用于不同的城市載體,通過有效的信息傳輸網絡、各系統的優化配置和綜合應用。

              智慧城市獲得政策支持,進入國家級戰略規劃,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扶持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有力保證。2011年開始,國家及地方“十二五”發展規劃陸續出臺,許多城市把建設智慧城市作為未來發展重點;隨后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綱領性文件《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年-2020年)》,明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指出“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這是“智慧城市”第一次進入國家級戰略規劃,表明國家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力度非常之大。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新型城市建設,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調節城市規模,實行綠色規劃、設計、施工標準,實施生態廊道建設和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建設綠色城市;加強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數據和物聯網發展,建設智慧城市。發揮城市創新資源密集優勢,打造創業樂園和創新搖籃,建設創新城市。提高城市開放度和包容性,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延續歷史文脈,建設人文城市;加強城市空間開發利用管制,建設密度較高、功能融合、公交導向的緊湊城市。十二五與十三五對智慧城市建設要求一脈相承,體現出國家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大力支持。

              “十三五”規劃提出支持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設和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我國智慧城市從建設運營轉向智慧城市數據管理,效率提升將有賴于城市數據平臺進行整合和實時交互?!笆濉逼陂g用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高達5000億元,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將陸續進入驗收期。2015年PPP[CZ2] 等創新模式出現,經過業界與政府一年時間磨合,現已基本步入正規,有望緩解政府資金壓力問題。2012年11月住建部下發了《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智慧城市成為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指標。2012年《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辦法》公布首批試點城市90個。2013年住建部公布第二批試點城市103個。根據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報告》統計,目前中國100%副省級及以上城市(19個)、89%的地級市(245個)、47%的縣級市(173個)正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根據賽迪顧問和中投顧問的數據顯示,智慧城市投資規模增速預計達18%,2016~2020年投資規模總計可達2萬億。我國智慧城市IT投資規模2014年超過2000 億元,預計2015年將達到2303億元,同比增長達20.0%;根據十二五完成情況和十三五規劃綱要綜合來來,智能城市中細分行業智能建筑增速最大。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中投顧問

              未來五年智慧城市投資規模為1.8-2.2萬億

              年份

              投資規模(億元)

              悲觀(12.5%)

              中性(17.5%)

              樂觀(22.5%)

              2015

              2303

              2016

              2591

              2706

              2821

              2017

              2915

              3180

              3456

              2018

              3279

              3736

              4234

              2019

              3689

              4390

              5186

              2020

              4150

              5158

              6353

              總和

              18927

              19169

              22050

              數據來源:IDC研究

              2、智慧城市細分領域:智慧建筑行業空間

              《中國智慧建筑調研白皮書》數據顯示,當前全國能耗結構中,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28%~30%,當前既有建筑物95%以上均為高能耗建筑。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建筑行業的能源利用效率存在20%~30%的差距,以建筑供熱為例,我國集中供熱一次能源消耗大約為每平米20公斤標準煤,這高于同緯度甚至更高緯度歐洲國家一倍之多,通過建筑智能化改造實現綠色城市已迫在眉睫。

              通過將建筑拆分為存量和增量建筑分別測算得到智能建筑市場規模,存量建筑中每年有3%的住宅及6%的工業、公共建筑進行智能化改造,光大證券研究所假設改造成本為住宅80元/平米,工業與公共建筑150元/平米;根據中國建筑智能化協會年會數據,2012/2013/2014 年中國新建智能建筑比例分別為30/34/36%,預測該比率年均增長3%,平均新建成以住宅150元/平米,廠房倉庫250元/平米,公共建筑350元/平米。根據測算結果,未來中國智能建筑市場有望保持15%左右年增長率,至2018年將開啟萬億市場藍海。


              數據來源:光大證券研究所測算

              (四)行業的進入壁壘

              從事建筑智能系統設計咨詢和工程總承包業務必須具備相應的從業資質、專有技術和資金實力。其中設計咨詢業務主要是以技術和資質為主要進入障礙,工程總承包業務則對從業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須擁有相應的技術和資質外,還須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相適應的機制以及從業經驗等。隨著工程總承包業務模式的日益成熟和對單一的設計咨詢業務的逐步替代,行業進入的壁壘將會越來越高,因此,資質、技術、資金和從業經驗將成為進入本行業的主要障礙。 具體情況如下:

              1.        資質壁壘

              建設部2006年3月頒布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設計與施工資質標準》、《消防 設施工程設計與施工資質標準》等系列文件,從市場經濟行為角度對行業管理進 行規范。上述法規中對申請從業資質企業的注冊資本、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 和工程設計業績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是限制其他企業進入本行業的主要政策壁壘。

              2.        技術人才壁壘

              技術實力和人才資源是智能建筑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主導要素之一。企業是 否掌握了系統設備的關鍵技術或專有技術,是否通過技術創新、研發投入和成熟經驗將需求、功能、系統設備、集成和服務轉化為各類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是 其參與市場競爭并獲取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時,技術和人才是密不可分的,企業 是否擁有掌握上述相關技術的人才,這些人才是否具備建設部和信息產業部所認 定的相應從業資格,也是企業成功參與行業競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專有技 術和相關人才資源的占有程度也是限制其他企業進入本行業的主要壁壘。

              3.        資金規模壁壘

              由于建筑智能工程總承包負責整個工程項目的從設計、采購、施工、調試到運維等全過程工作,而從項目承攬到設備采購和勞務分包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 的資金支出,總承包企業在總體安排工程的同時,需要承擔金額較大的資金墊付 和融資功能,因此,從事該類業務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企業規模、資金實力及 融資能力。

              4.        從業經驗壁壘

              智能化工程企業已往的業績和已實施案例是業主關注的重點。由于智能化工 程項目涉及領域廣,任何單一企業都不可能涵蓋所有領域,因此,具備在某一領 域中成功的集成設計、工程施工和項目運作經驗將對企業繼續提升在該領域的市 場地位,并且對限制其他企業進入到該領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的需求驅動

              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場,主要來自于人們在信息時代對各類建筑和基礎設施的業務支持功能、環境、管理和服務的直接需求,其推動力來自于新技術的創新、 經濟的發展和全社會固定資產的投入,例如國家積極倡導和推廣的節能化、生態化、智能化和綠色化建設和改造項目,醫療環境和設施改善等。

              (2)國家政策支持

              智慧城市獲得政策支持,進入國家級戰略規劃,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扶持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有力保證。2011年開始,國家及地方“十二五”發展規劃陸續出臺,許多城市把建設智慧城市作為未來發展重點;隨后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綱領性文件《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年-2020年)》,明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指出“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這是“智慧城市”第一次進入國家級戰略規劃,表明國家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力度非常之大?!笆濉币巹澨岢鲋С志G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設和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我國智慧城市從建設運營轉向智慧城市數據管理,效率提升將有賴于城市數據平臺進行整合和實時交互。

              (3)科技進步對行業的促進作用

              科技進步對智能建筑行業的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近十年來,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對整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信息、”互聯網+”、“工業4.0”、傳感器、大數據和通信等技術的發展,極大促進了行業的需求,滿足了社會對智能化建設內容的需求。在建立 “集約型社會”已成為社會共識的今天,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被社會認同,在追求管理自動化、信息化的同時,越來越多地將節能、環保的需求引入智能建筑行業應用中;未來在空調節能、綠色照明、太陽能利用、生活污水處理等方面的需求還將不斷增加,科技進步將有助于建筑智能工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科技進步導致建筑智能工程采用的高新技術產品價格不斷降低,客戶使用成本不斷下降,也促進了建筑智能工程技術的廣泛推廣和應用。

              2、不利因素

              (1)資金實力不足

              由于建筑智能工程的合作方式日益向著國際先進的工程總承包與帶資承包 模式方向發展,智能建筑工程企業是否具備相應的自有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已 成為工程建設項目業主衡量承包商實力的重要指標。我國的智能工程企業起步 晚、資產規模小、融資貸款難度相對較大,往往導致惡性循環。企業實力弱致使 融資困難、人才流失,從而難以承攬大型工程項目,進而更加劇了經營困難、商 業信譽變差、融資更加困難等不利處境。

              (2)企業的創新能力不足

              我國建筑智能工程行業創新能力不足,體現在對系統核心技術的掌握以及 通過對新技術的集成應用進行行業解決方案的創新。目前部分建筑智能工程企業 還停留在簡單的產品模仿和常規系統集成服務上,沒有從根本上根據客戶的需求 和業務流程的特點,進行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的設計、定制和軟硬件產品的開發, 無法真正滿足用戶對智能化系統的使用要求。未來智能城市將更加傾向于提供空調節能、綠色照明、太陽能利用、生活污水處理等一站式服務。企業面對的技術更新壓力較大。

              (五)基本風險特征

              1、政策變動風險

              公司所處行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如果未來產業政策發生改變,將為該行業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2、宏觀經濟下滑、政府采購下降

              智慧城市是我國建設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受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投資主體主要為地方政府,當宏觀經濟出現較大下滑時,將直接導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目前中國債券市場違約事件頻發,地方政府企業債發行利率升高,給政府融資造成一定壓力。為緩解財政壓力,地方政府可能采取消減投資項目、壓縮投資規模、減少后期投入和延長款項支付周期等手段,從而對行業內企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3、技術更新風險

              根據發達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經驗,每次的技術突破都將帶來行業的加速發展,而行業的快速發展又刺激了技術的升級。因此,公司所處行業是技術推動型行業。隨著行業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如果公司不能及時掌握關鍵技術的發展動態,在研發方向、技術路線上不能正確把握,企業將無法緊跟市場需求,存在被行業技術淘汰的風險。

              4、人力資源風險

              公司是一家以技術和創新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業務發展各環節都需要核 心的技術人員、優秀的營銷人員進行決策、執行和服務,故擁有一支穩定的、高 素質的人才隊伍對公司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公司擬制定并實施針對公司核心技 術人員的多項績效激勵和約束制度,但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對專業人才的 需求與日俱增,如何留住并吸引高層次人才,將是公司未來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關 鍵命題。如果在未來業務發展過程中,出現公司核心人員流失,將會對公司持續 經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六)行業競爭格局

              1、 行業競爭態勢

              目前國內政府部門對建筑智能工程公司進行資質管理,包括單位資質和個人 資質,因此市場管理逐漸規范,沒有類似工程經驗和業績,或不具備相關行業技 術的企業較難在該行業形成競爭力,因此短期內國內其他行業競爭者很難形成對 本行業的威脅。對掛牌公司來說,公司最大的潛在威脅是來自于兩個層面。

              第一層面的競爭來自于相關行業通過資本運作方式,境外工程公司通過本地化方式進入智能建筑工程總承包領域,以及上下游企業向建筑智能工程總承包業務的自然延伸,這些潛在的競爭者的加入將會加劇行業的競爭。第二個層面的競爭來自于近幾年新型智能城市競爭者,他們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平臺、傳感器、能源審計等“工業4.0”概念布局建筑智能化系統、網絡系統、中高端UNIX服務器系統、信息安全系統、數據庫系統、軟件研發、技術服務等與智慧城市、智慧辦公相關的高尖端系統。

              2、 公司市場地位

              (1)   公司競爭對手情況

              近年來,國內智能化工程公司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涌現出許多同行業競爭對手,其中包括A股上市公司延華智能(002178.SZ)、達實智能(002421.SZ)、金橋信息(603918.SH)等。新三板掛牌公司包括藍深遠望835650.OC)、天億馬(835666.OC)、匯生通(835610.OC)等。

              延華智能(002178.SZ)是一家智能建筑與數字社區的全面服務商,主要從事建筑智能系統規劃咨詢、工程設計、系統設備采購、施工和集成調試、項目管理、運維增值服務以及應用研發等綜合性工程技術服務,是國內規模最大、資質最全的智能建筑服務商之一。公司產品主要要包含:智能工程和電子商品等。公司已通過UKAS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在產品選型、供應商選擇、產品采購、工程實施、售后服務、產品研發等各個環節形成了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

              達實智能(002421.SZ)是一家主要從事建筑智能化及建筑節能服務的企業。其提供的具體服務包括建筑智能化及建筑節能方案咨詢、規劃設計、定制開發、設備提供、施工管理、系統集成及增值服務,以及能源監測、能源審計、節能系統運營維護等,通過將智能化技術廣泛運用于商業建筑、交通建筑、辦公建筑、住宅建筑、工業建筑等。公司已經獲得"智能卡一卡一密方法"、"基于以太網的終端機控制系統及控制方法"20項國家專利及"中央空調能效管理軟件V1.0"12項軟件著作權。

              金橋信息(603918.SH)主營業務為向客戶提供各類多媒體信息系統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及服務,主要是利用計算機對音視頻、文本、圖形、圖像、動畫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結合網絡通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傳感技術,建立多種信息間的邏輯關系和人機交互作用,為客戶提供完整的、適合其業務需求的多媒體信息系統的設計、工程實施、應用軟件開發、軟硬件平臺系統整合、運行維護保障,并不斷提升其應用價值。公司主要產品已得到廣泛應用,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其中多媒體會議系統業務占國內領先地位。

              藍深遠望(835650.OC)是一家專業計算機信息技術系統集成的高科技企業。業務范圍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統、網絡系統、中高端UNIX服務器系統、存儲容災備份系統、信息安全系統、數據庫系統、軟件研發、技術服務及IT外包服務等。 十多年來,公司致力于公安、教育、金融、衛生醫療等各行業及企事業單位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建筑智能化等大型工程項目。

              天億馬(835666.OC)是一家專業從事智慧城市建設及行業應用提供商、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省軟件企業、省民營科技企業,天億馬憑借多年的軟硬件產品研發應用、互聯網應用、大數據挖掘處理與智能分析、云平臺系統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和技術積累,致力于智慧城市應用的產品設計、開發,面向黨政、公檢法、交通、文化教育、醫療衛生、能源環保、城管、安監、企業等提供包括集成、運維服務以及平臺化產品一體化全方位解決方案。

              匯生通(835610.OC)成立于20001226,是一家主要從事智能化系統集成設計、運營研發、集成銷售的國內專業的智慧城市綜合服務商,具體業務內容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工程施工、計算機系統集成工程施工、安防系統集成工程施工及工程維保和產品的銷售。

              (2)公司競爭地位

              公司作為從事專業化建筑智能工程總承包技術服務的綜合性工程企業之一,始終堅持以技術為支撐,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建筑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通過覆蓋全國的戰略布局,形成了以智能為龍頭,以軟件研發與系統集成為平臺,集機電、影音、機房等多專業領域相互交叉的多維度發展格局。經過多年的深耕細作,公司已經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證書、電子和智能化工程施工專業一級、建筑智能化工程設計與施工壹級、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專項甲級等資質,為公司業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效的保證了公司服務質量的可靠性。公司依靠自己的管理模式、內部溝通及項目執行能力與綠地集團形成了深層次的合作,參與綠地集團全國各地項目的總包、施工。除了綠地集團之外,公司積極開發新客戶,與萬科、保利、中天建工、西安綠晟等公司形成了合作關系,公司的工程項目遍及全國各地。

              公司依據在智能城市、智能建筑多年所積累的優勢,未來以智慧城市為頂層設計,加大力度進行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研究,繼續在智慧建筑、智慧節能領域深耕新作,緩步涉及智能交通、高端咨詢等相關領域,尋求公司經營業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3、 公司競爭優勢與劣勢

              (1)      公司的競爭優勢

              a)  品牌優勢

              公司深耕智能工程總承包技術服務行業多年,具備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和服務創新能力。經過多年的積累,公司在軟件開發、系統集成、智慧城市項目設計、施工、運維服務以及技術咨詢服務等方面具有較強的技術儲備,具有成熟案例與深厚的業務經驗,有一定品牌影響力。公司通過技術不斷創新和根據行業特點和市場需求開發了各行業具有前瞻性的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提出了大型社區、寫字樓、酒店、購物中心等商業綜合體等建筑智能化的全面解決方案,引導了新技術的應用和市場智能化需求,在全國各地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公司通過技術不斷創新,積累了超過150項工程實踐所開發的各行業建筑智能化工程整體解決方案,形成了行業競爭優勢。此外,通過創新解決方案帶動軟件研發,從而使創新方案完整性和可實施性得到可靠保障

              b)  領先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優勢

              公司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自設立以來一直將技術研發作為提升公司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提高公司市場競爭力方面已取得明顯成效。公司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擁有電子和智能化工程施工專業一級、建筑智能化工程設計與施工壹級、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專項甲級等資質。截止20165月,公司共擁有23項知識產權,其中項軟件著作權23項。公司同時擁有7項專利。其中一種低成本智能觸摸屏(專利號:ZL201120147292.3)和一種低功耗高可靠性電源(專利號:ZL201120145054.9)為公司研發的智能硬件產品。這些專利產品有效的保證了公司的競爭力。

              c)  立足華東,輻射全國,具有較強的區位優勢

              公司總部位于上海市,華東地區作為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所在主要城市都在開展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正在積極的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周邊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浙江等準一線城市也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智慧城市、數字化城市。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數字化城市、智慧城市,全國一二線城市必將首當其沖。公司以上海為依托,并向南京、北京、武漢等準二線城市輻射,未來發展大有可為。目前公司有六大事業部分別針對不同區域,南方事業部針對海南、廣東、江西、湖南、湖北;西南事業部針對云南、廣西、重慶、成都還有新疆;西北事業部針對烏魯木齊、呼和浩特、西安、銀川;北方事業部主要針對東北、北京、天津還有山東;安徽事業部主要管理江蘇的部分地區還有安徽、山西;華東事業部主要是浙江和江蘇的一部分。公司已經形成了以上海為中心,輻射全國的綜合商業網絡,為公司業務騰飛提供動力。

              d)  人才管理優勢

              公司擁有專業的技術團隊,核心技術人員擁有多年的項目實施經驗,在項目 方案設計、施工及項目維護方面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公司現有技術人員19人,占員工總人數的比例為18.10%。公司的技術中心集研宄、開發、試驗及產業化于一體,培養了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技術隊伍,是公司技術創新的平臺,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源動力, 成為公司提高產品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的技術依托。同時,公司已取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GB/T19001-2008/ISO9001:2008和 GB/T50430-2007),建立了系統全面的內部管理體系,將公司的各項管理制度化、 規范化。專業的人才和健全的管理體系為公司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      公司的競爭劣勢:

              a)       融資能力不足

              公司從事的工程總承包業務是建筑智能工程行業主要的經營模式。該種業務模式是由企業承包了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調試等所有交付前的工作,上述環節要求總承包企業具備一定的資金墊付和融資能力。目前,隨著競爭的深入,業主對總承包企業的墊資和融資功能的要求呈日益提高的趨勢。而發行人目前較弱 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限制了公司承攬更多、更大工程項目的能力。

              b)      創新能力不足

              世界即將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以德國為代表的老牌工國家率先提出“工業4.0”的發展戰略。美國則相繼提出“工業互聯網”,中國隨后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總方針。德國所謂的“工業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肮I4.0”的提出促進了智能建筑行業的快速智能化發展。中國建筑智能工程行業面臨機遇和挑戰并存。

              公司成立于以來雖然以技術為導向,不斷進行新型智能建筑軟件、硬件、系統開發,但是在“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大環境下,公司亟待需要提高自己的科技研發實力。

              研發情況

              (1)研發人員設置

              公司設立研發部負責研發事項。按照研發項目配備研發人員,每一個研發項目會設立專門的項目組,并從研發部選取項目負責人和組員構成主要研發人員。

              公司于2015年設立智慧辦公及樓宇管理項目,并配備有研發人員16人,其中組長1名,組員15人;設立國際會展中心智能化項目,配備研發人員15人,其中組長1人,組員14人。公司于2014年設立星舟社區人流監察安全管控平臺軟件V1.0”項目,并配備有研發人員35人,其中組長1名,組員34人;設立星舟智能信息引導和查詢服務平臺軟件V1.0”項目,并配備有研發人員35人,其中組長1名,組員34人。

              公司在不斷增強自身研發實力的同時,力求最快最準地解決客戶問題,滿足客戶需求,最終力推實現公司的長期高速發展。

              2)關鍵技術

              作為一個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專注于技術能力的提升。公司近年來的項目都適用研發的關鍵技術并注重于技術的運用,從而提高項目的質量滿足客戶的需求。

               = 1 \* GB3 \* MERGEFORMAT “國際會展中心職能化項目”公司使用的關鍵技術為:采用最新的編碼技術,將軟件邏輯完善度提高到新的高度;設計統一規則而相互獨立的端口群,促進各子模塊間相互通訊;管理子模塊設計嗅探功能和多個備用端口,提高指令送達能力。

               = 2 \* GB3 \* MERGEFORMAT “智慧辦公及樓宇管理項目”公司使用的關鍵技術為:項目采用移動通訊技術和無線范圍通訊技術結合,融合已有的社區管理技術,建立了一套暢通的端口集群,勾連起所有的模塊協同運作。采用多頻分段管理技術,將軟件的常態監控狀態應激反饋并行處理,極大的提高了系統運作能力。

               = 3 \* GB3 \* MERGEFORMAT 星舟社區人流監察安全管控平臺軟件V1.0項目公司使用的關鍵技術為:項目將設計一個視頻軟接口群,把每一個受控的視頻探頭納入對應的監控接口,然后設計行為對比數據,通過各種輔助指標的判斷,計算被查看目標的行為正常度,再設計核心的安全管控服務平臺,管理各處的信息傳回和判斷反饋,同時生成統計報表。平臺設計后臺管理端供管理人員進行一些可調整指標的變動以適應各不同社區的安全需求。

               = 4 \* GB3 \* MERGEFORMAT 星舟智能信息引導和查詢服務平臺軟件V1.0項目公司使用的關鍵技術為:項目將工程需要用到的各種引導標示進行接入信號接口設計,并且設計顯示屏類型設備的引導信息界面設計。然后設計對應的引導服務支持數據庫,設計引導服務軟件。查詢服務平臺部分在設計了界面和支持數據的同時,設計外接信息口,為查詢者提供天氣預報、商品、路況、物業店家、食宿等支持,并且采用多適用平臺方案,設計多套支持層,可以適應各物業的既有顯示硬件和新置辦硬件。

               = 5 \* GB3 \* MERGEFORMAT “物業智能化提升軟件開發項目(音樂播放與廣播、有線電視播放、視頻會議、智能物業集成)”公司使用的關鍵技術為:根據60家用戶的反饋信息,對三個信息化服務點與集成化管理技術進行開發。實現物業范圍內指定地區的設備按照計劃播放音樂,在必要時進行廣播發布消息;在園區接入有線電視信號基礎上提高客戶需要的有線電視播放管理服務;為遠程會議需求的業主提供視頻會議服務;為物業提供管理上述三個服務的終端集成管理軟件,實現安全與服務并重的高質量智能化信息服務。

               = 6 \* GB3 \* MERGEFORMAT “物業無線管理及機房管理綜合軟件研發項目”公司使用的關鍵技術為:根據60家用戶的反饋信息,對物業程控交換技術應用、物業專用機房管理、物業電力設施電子化管理技術進行開發。實現物業內程交換技術升級;電力設備智能化穩壓抗波動;機房實現網絡接口管理規范化;機房實現光纖級服務接入;支持物業區內最多16384個網絡接口的流量管理監控,同時對接智能小區管理平臺,實現安全與服務并重的高質量智能化信息服務。

               = 7 \* GB3 \* MERGEFORMAT “智能小區車位管理平臺開發項目”公司使用的關鍵技術為:設置車輛出入管理信息采集裝置,配合門衛登記發牌掃描等一些工作,完成一套關于車輛出入信息記錄,車輛停車位動態信息,車輛異常行為報警燈,與小區安全管理、智能化管理相關的功能開發。通過對車位使用、車輛出入等信息進行合理采集后形成一套智能化管理小區的軟件系統,為智能化工程的信息系統提供一套關于車輛出入管理、車位信息顯示等相關功能的軟件。

               = 8 \* GB3 \* MERGEFORMAT “新智能化小區信息管理系統軟件開發項目”公司使用的關鍵技術為:根據近40家用戶的反饋信息,對系統中各軟件的內核邏輯做優化設計、提高軟件數據包括傳輸安全性、優化家居報警信息智能化響應、提升門禁出入安全性、加強六防區周邊信息提取與判斷技術、優化小區管理平臺的人機對話界面和內核。將整個智能化小區信息管理平臺進行技術升級,以既有技術為依托,協同大量客戶反饋信息和技術人員在日常維護中的工作記錄,將信息平臺的整體安全性和智能化進一步提升。

              3)成果轉化計劃

              對于研發項目,企業的轉化計劃是一致的。

              企業計劃在項目驗收后將項目開發出的軟件進行平臺發布試點,和有意向合作的企業進行產品廣告包裝及易用性改進,實施試銷售策略。

              計劃在產品上線三個月時根據試銷售結果判斷市場反應,根據用戶提出的需求,進行進一步的項目開發以提高產品的使用感受和穩定程度。

              計劃產品上線的一年后實施進一步開發提升工作,獲得的產品將替代現有產品向市場銷售以獲得更好的銷售成績。

              公司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會安排開發計劃,在每個項目研發過程中完成系列著作權和專利權的申請。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regulatory system and industry policy

              1.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China Commission published the "guidelines" (2012 Edition), the company's main business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GB/4754-2011),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listed company manage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listed company invest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 the industry 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171011).

              2. Industry Regulatory System
              Companies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industry belonging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2010 years ago for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ous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search to develop the city planning, town plann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ity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long-ter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focus of the review of construction uni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industry standar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ne is the market subjec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two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ree is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tandar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1.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China Commission published the "guidelines" (2012 Edition), the company's main business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GB/4754-2011),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listed company manage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listed company invest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 the industry 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171011).

              2. Industry Regulatory System
              Companies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industry belonging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2010 years ago for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ous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search to develop the city planning, town plann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ity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long-ter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focus of the review of construction uni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industry standar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ne is the market subjec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two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ree is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tandar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regulatory system and industry policy

              1.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China Commission published the "guidelines" (2012 Edition), the company's main business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GB/4754-2011),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listed company manage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listed company invest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 the industry 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171011).

              2. Industry Regulatory System
              Companies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industry belonging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2010 years ago for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ous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search to develop the city planning, town plann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ity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long-ter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focus of the review of construction uni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industry standar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ne is the market subjec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two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ree is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tandar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1.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China Commission published the "guidelines" (2012 Edition), the company's main business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GB/4754-2011),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listed company manage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listed company invest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 the industry 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171011).

              2. Industry Regulatory System
              Companies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industry belonging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2010 years ago for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ous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search to develop the city planning, town plann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ity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long-ter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focus of the review of construction uni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industry standar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ne is the market subjec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two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ree is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tandar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一级a一级a免费观看视频-久久一级超黄视频-一级黄色毛片短视频-免费一级黄色电影

              1. <legend id="ecpbn"></legend>
                <pre id="ecpbn"></pre>

                      <del id="ecpbn"></del>
                        1. <tt id="ecpbn"></tt>
                        2. <th id="ecpbn"></th>